中国海洋大学学校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中国海洋大学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现辖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设有17个院(系),1个基础教学中心,1个社会科学部,69个本科专业。现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5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培育学科), 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3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3个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设在学校。有 2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学、化学),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创新引智基地,1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海洋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4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拥有供教学和科学考察用船舶4艘,包括3500吨级“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与企业合作共建共管2600吨级“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和在建中的5000吨级的“东方红3”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组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初步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系统化的现场观测能力。

学校牵头与驻青国家海洋科研机构推动筹建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启动试点建设、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其中学校牵头主持了八个功能实验室中的“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两个功能实验室的试点建设,作为骨干力量参与了其他各功能实验室的试点建设。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 “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目前,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1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351人,其中本科生15424人、研究生约9000人 (硕士研究生7130人、博士研究生1797人)。毕业生中已有13位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本校毕业生。

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5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67人、副高级657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6人,“长江学者”1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2人,“筑峰人才工程”、“绿卡人才工程”、“繁荣人才工程”岗位教授3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 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4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1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107人。著名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学校顾问、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此外,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为名誉教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2位知名作家受聘为 “驻校作家”,还有5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客座教授团”以及来自十几个国家的4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海外教授团”。

学校学科建设成绩斐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的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9个学科(领域)跻身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十一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200余项。管华诗院士领衔完成的项目“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0项、人文社会学科省部级奖励69项;被 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17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49项,授权发明专利881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4项。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建校百年前后,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或更长一段时间,立足海洋强国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创新,通过强化建设和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全面跨越,力争使学校跻身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更新日期:2015年12月)

(1)
上一篇 2016年4月6日 下午11:40
下一篇 2016年4月7日 下午6:53

相关推荐

  • 青岛黄海学院简介

    青岛黄海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建于1996年。学校占地144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4万余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6600余人,现设10个院(部),22个本科专业,41个高职专业。涵盖工学、经济...

    2016年4月23日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简介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隶属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教育行政管理隶属山东省,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成立于1976年,坐落于青岛市市南区,前身为青岛海运学校。1980年,经交通部批准改为成人高校...

    2016年4月11日
  • 青岛各高校的发展历程

    1.青岛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高校,全都都在94年区划之前的老城区里,这包括:当时的青岛海洋大学,在鱼山和青岛山的山坳里;当时的青岛建工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在抚顺路东头;当时的青岛化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

    2016年3月1日
  • 青岛农业大学学校简介

    一、历史沿革与现状 青岛农业大学的前身是莱阳农学院,始建于1951年,200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创建青岛校区,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址由莱阳市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

    2016年4月7日
  •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简介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是由青岛理工大学与青岛盛世华侨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自2003年开始,按新机制、新模式合作举办的全省首批、青岛首家独立学院。2004年1月被教育部确认并于当年正式纳入山东省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自...

    2016年4月23日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